首页

搜索

第63章 安西故人与故土(中) (第2/3页)

这陇右、河西,可还没打下来呢。

你说陇右不是已经光复了吗?

人家说的是整个陇右道好不好!

自然是要包括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旧地的。

杨师厚向自家二哥汇报了战果,除了斩杀之外,另有俘虏回鹘人两千余,叛军近五千。铁甲八百余领,皮甲两千领,战马一千三百,其余军械无算。

之所以叛军俘虏这么多,也不难理解,毕竟都是李明振和索勋他们打着旗号裹挟出来的,许多基层士卒直到被俘前,都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还以为自己是来平叛的。

一旦崩溃,自然也就俘虏众多

李业便示意,叛军俘虏中,除了少部分直接参与跟随索勋、李明振叛乱的外,其余胁从,拣选两千精壮,编入归义军。

其中几个降将,还得到了重用,最突出的一个,就是索勋部将,兵败后被俘的曹仁贵。

曹家是瓜州豪族,但属于最次的那种,远不如李氏、宋氏,古代一般称之为寒门的。其人能力倒是不错,所率一千多瓜州衙兵,给杨师厚添了不少麻烦,但杨师厚反而因此觉得此人有些才干,推荐给了李业。

李业见过之后,也觉得曹仁贵是个人才,年方十九便有如此才干,日后培养一番,说不得能坐镇一方。

至于说忠诚度,其实不用太多考虑,如曹氏这种扎根于本地的豪族,他们的忠诚,取决于能稳定控制瓜州的是谁。

以前索勋盘踞瓜州,他们自然就只能跟着索勋混

当然,对于这些归义军旧部,李业并不会放任原地复职。

事实上,张淮深的那个归义军节度使,也只剩下空名而已。

因为李业接手归义军后,第一件事,就是任命李弘义为新任归义军指挥使,并从河西军中拣选军官二十余人,又把随行的军政学堂应届学员三十余人,调入归义军中。

然后把近半归义军军官,调入河西军和效节军补充,二十五岁以下的,还会轮流进入军政学堂学习。

至于张淮深本人,李业也并未苛待,挂着归义军节度使的头衔,先充为亲事府参政。

而往下如康通信、张淮屏等归义军旧将,都转入河西、效节两军。

在战斗中,被杨师厚推为首功的王建,被委任为新的归义军指挥副使,算是高升了,正式进入了凉军指挥体系里的一线将领行列。

对人事作完安排后,在凉军的刀子威胁下,被拆散的归义军军官们敢怒不敢言。李业便主动宣布,颁发赏赐,激励士气,也算是安抚。

先是按照军功,给斩获俘虏有功的将士,无论凉军还是归义军,都给予奖赏。然后又给全军将士,每人绢一匹,钱一贯,每队赐酒三斛的赏赐。

这才振奋起士气,把归义军这边安抚了下来。

这时,随着河西走廊彻底打通,凉军对西域的情报愈加丰富,而袁袭的一封报告,也引起了李业的注意。

“安西都护府旧部?”

原来,是那支所谓安西军余部,在得到于阗商队提供的信息后,便尝试着通过高昌回鹘区域,想从东边获得新消息。

但很快,归义军内乱,以及凉军西进,尤其是击溃了向东插手的高昌回鹘仆固可汗大军,消息立即传开,引得西域各方震动。

因为归义军在西北的地位相当特殊

作为整个西域的最东端,却又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这导致归义军控制的敦煌,事实上,是整个西域世界的东面门户。

凉军作为来自大唐王朝的军事力量,再一次占领这里,相当于一脚把这个门户踹了开来。

高昌回鹘、吐蕃余部、于阗等西域势力,都陷入了各自不同心思。

于阗是最高兴的,因为他们以前,就一直是唐军的扈从势力,自从大唐军队从西域退出后,于阗的日子就不好过,先是被1吐蕃征服,后面又要被回鹘、突厥骚扰。

而这个消息传入郭衡等安西余部耳中,却不下于久旱甘霖。

得到消息的使者,兴奋回到羯丹山,使得众人俱皆欢呼

话说,郭衡便是当初安西大都护郭昕后人,此时距离安西军最后的堡垒,龟兹沦陷,已经过七十年。

郭昕在龟兹沦陷后,并未放弃抵抗,而是带着安西军余部,转战南面大漠边缘,在于阗的暗中支援下,变成了一支游荡武装。

毕竟他们这些汉人,在西域本来就容易陷入孤立,也就因此只能抱团求存。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经过两代人的艰苦维持,此时的安西余部,只剩下男女老少数千人,哪怕青壮年男性,全民皆兵,也只有六七百人马。

只能在羯丹山一带,和那些突骑施马贼一样游荡,收沿途商队保护费过活。

郭衡自然不敢自称什么安西大都护,事实上为了隐藏踪迹,他们只是打着安西遗民的旗号,四处游击而已。

如此境遇之下,不难想象出,郭衡等人得知唐军再次抵达敦煌的消息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