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69章 平卢战略(上) (第1/2页)

两千五百魏博军,面临凉军一千五百人,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时辰,全然崩溃,虽然考虑到凉军兵力有限,没法全歼,符存审便没有派兵追击,只是让人打扫战场。

自从离开了西北,来到中原、关东,他们就成为了一支全然失去后方的军队。

而预计中,在抵达平卢军,并且能够占领实际地盘之前,他们都没法进行人员和物资补充,哪怕是粮食消耗,大多也是依靠沿途花钱进购。

所以,魏博军这次袭击,倒是给他们送了不少器械、辎重之类,甚至还有几百石粮食。

符存审倒是没有当回事,但心中也有所考虑

这恐怕意味着平卢方向,因为崔安潜东行,涉及利益关系的诸多军阀,已经开始行动了。

大概率,便是王师范指使的。

当然,这也不难理解,毕竟人家好端端的节度使位置被你横插一脚,再是好脾气的人,也得下毒手。

面对这种情况,符存审回马,面见崔安潜商议

“王师范既然已经动手,我等进入平卢后,又该作何姿态?”

此时队伍距离平卢仅有百余里,两三日路程便至

虽说崔安潜已经被朝廷任命为节度使,但毕竟人生地不熟,王氏父子又在平卢经营十数年。

按照符存审的意思,既然人家已经开始主动攻击,干脆就摆开架势,也不必讲什么表面功夫了,进入平卢境内后,直接动手攻城拔寨,夺下根基,宣布王师范为叛逆。

要说符存审本就是河南豪杰,又跟随李业征战多年,尤其是这两三年,多有独立领兵的经历,已然被锻炼为一个合格将才。

但在政治上,却还称不上成熟。

崔安潜听完,大为摇头道

“将军切不可!”

“河北藩镇,与关西大不相同,平卢情况又与魏博不同,我军本就是外来,若是贸然寻衅,必然引得群起攻之啊。”

平卢镇最早是淄青节度使,平定安史之乱时被加强,所谓平卢,便是“平定卢龙”之意。

虽说主要地区,都在后世的山东地区,唐朝的河南道上,但因为历史原因,却是传统的河北藩镇,自然也就有着河北藩镇的典型特征。

当然,平卢镇的模式,和魏博军又不相同

魏博军是牙兵集团说了算,而平卢军,则是更高一阶的藩将、衙将们说了算。

境内齐州、淄州、青州、登州、莱州五州,都不算穷地方,尤其是齐、淄、青三州,颇为富庶,合计人口不下十五万户,人口过百万。

这些藩将控制州县,自然也就能刮地皮养兵,都是一方地头蛇。

王师范父子,虽然位置还算稳固,但也就是众多藩将共同推举出来的领袖而已。

若是他们主动出击,直接开战,很容易把本来利益不一致的众多小军阀团结在一起,共同对外。

听完崔安潜解释,符存审也只得颔首,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可若是不主动出击,王师范断然不可能把青州拱手相让,届时我等没有跟脚,岂不是任人宰割?”

崔安潜稍稍沉吟,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他们对于平卢军的状况并非一无所知,早在三年前,新组建的侍从右司,便开始尝试,把触角伸向此时李业还无法影响的中原地区。

这个过程中,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利用凉军对关东的大范围马匹贸易。

毕竟这是中原军阀,最为紧缺的战略资源。

大量来自西北的马匹商贩,都充当了侍从右司的急先锋。

自然也就获得了不少,有关于平卢的情报。

据侍从右司提供的情报而言,平卢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王师范之父,王敬武当初也只是原节度使安师儒麾下偏将,后来因为农民起义漫延至平卢,王敬武受命出兵平乱,在过程中逐渐壮大,最后上演了一出经典的“黄袍加身”,驱逐了安师儒。

本来这种事情,朝廷是难以容忍的,但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如火如荼,朝廷也只得默认,并加封王敬武为节度,以换取对方率兵参与勤王。

他原本也只是众多藩将中不起眼的一个,骤然崛起,其实平卢军中,不服之人并不算少。

尤其是原先亲近安师儒,后来被王敬武排斥的诸多藩将

其中势力最雄厚的,唤作张蟾。

张蟾在安师儒时期,地位不比王敬武稍差,自然就不服对方趁乱上位。

王敬武死后,张蟾是最为反对王师范继承父位的。

此时张蟾为淄州刺史,兼平卢军都团练使,麾下有近四千人马,占整个平卢军力的四分之一,王师范为之忌惮。

崔安潜的意思,他们应该先联系张蟾,取得对方支持。

当然,张蟾也只是因为不爽王师范,才可能和崔安潜合作,并不意味着,人家就会投奔崔、符,毕竟眼下他们的实力,虽然在此战之后,不会令人小觑,但也没有强大到令人畏惧的程度。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