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53章 抉择 (第1/3页)

“此刀为郑相所赠,一直随佩弟身侧,大哥此行万里,留个纪念吧。”

四尺锋刃,形制与横刀略有不同,并非棱形直刃,而是魏晋的环首刀形制。

正是当初郑畋,在河南,临行时赠与李业的大夏龙雀。

如今相随李业,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了。

符存审知道,这不仅仅只是私人转赠的随身物品,更是一种态度。

因为此番前往平卢镇,除了符存审,还有崔安潜。

而且崔安潜还是李业的岳父,又是朝廷宰相,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

在平卢,以谁的命令为准。

李业不好直接说,但已经通过行动表明了答案。

符存审心中感动莫名,这是李业对他无以复加的信任。

二人身后数十步外,还跟着诸多将佐。

符存审东征,李业不方便让他带太多人马去,于是乎就尽可能派遣精锐。

他自己和符存审、杨师厚,三兄弟亲自在效节、朔方、陇右、河西四军当中拣选精英。

最后挑出来一千五百人

虽然并非全都是骑兵,可却全都有马,哪怕并非合格骑士的,也要先学会当骑马步兵,近三千匹骏马,与之前长安花了二十万财帛买的还要珍贵。

并全部装配了铁甲、强弩、陌刀诸多武器。

其间,两百人直接就是军政学堂前三期毕业生,有过一年以上实际经验的基层军官,在军中可以直接担任队正、队副的那种。

还有八百出身西北的熟练骑兵,以及四百多凤翔时期的老兵。

在李业的军事集团中,资历大体可以按照加入的先后区别。

最早一批,是夏绥镇时期,包括德静都以及诸葛爽担任节度期间,跟随南下支援的夏绥旧部。

经过大小数十战,大概还剩下八百多人,现在基本都居要职。

其次便是凤翔时期,在长安收编的第一批效节军,约两三千人,是此时李业最核心的军力。

这次一下调出四百人跟随符存审,可谓是下了血本。

毫不过分的说,这一千五百人,不仅在战力上,于此时代,堪称一流,至少都参加过十次以上的中、大规模战斗。

而且,到了平卢镇,只要符存审能够稳住脚跟,得到一定地盘和人丁。

用那两百基层军官作为骨干,四百老兵作为军官补充,八百骑士作为嫡系机动力量,短时间内,就能立马拉起一支,五千人以上的整编军队。

除了军队,李业还分派了不少文吏,跟着符存审一同东行。

随即招招手,现任亲事府参事的牛峤便上前,面对二人拱手

“卑职参见大王,国公”

李业颔首道

“牛参事,拜托了。”

牛峤投靠李业以后,先是在亲事府的户曹打下手,后来又外派为渭州刺史,也算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

于是乎,李业就决定派他,跟随符存审,担任平卢镇节度判官,已经取得了崔安潜的认可。

同时随行的,还有四十名军政学堂的文科学员。

一行马队,延绵数里,李业生怕还有准备不充分的地方。

一旦到了山东,符存审便只能孤军奋战了,如有不慎,李业这边连支援都没法子。

可符存审本人,却全然没有什么忧虑姿态,反而相当乐观。

“中原那些个贼厮,一帮兵痞,有什么好怕的?”

“那王师范他爹,当初平黄巢时,连巢贼都打不过,也敢来捋我们的虎须?”

凉军诸将当中,以符杨,威信、战功、资历为首位。

在二人当中,因为杨师厚生性谨慎,又沉默寡言,属于那种老成持重之才,相较之下,符存审武艺超群,豪迈异常,便成了众人都服气的,李业一下第一人。

今日惜别,不只是李业,其后灵州众多文武,俱来相送。

正是初春时节,灵州位于黄河之畔,杨柳依依

纵目望去,重新开始春耕的平原大地上,一派忙碌景象。

这些年通过对吐蕃和党项的战争,大量牲畜流入民间,加上凉王府治下,致力于在民间普及铁质农具,令农民的生产效率提高不少。

当然,官府还没法大方到免费,都是用类似于贷款的方式进行交易。

好在凉国治下的税务本来就不高,都还在民众的忍受范围之内。

虽然在李业看来,这样的生活水平,依旧是相当艰苦,可对于所有文武官员而言,他们已经感慨于,自家大王治下“”

秩序,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

符存审与李业并肩,在道旁看着这一幕,感慨道

“我十四岁离家游历,去过幽州、太原、山东、江淮,目及之处,无论何地,兵祸连结,烽烟四起,仗刀而起,苛政虐民者,不可胜计。”

“世间诸侯将帅无数,野心之辈又何尝少呢?可直到遇见子烨你,我方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