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84章 名震天下,露布报捷 (第1/2页)

关中,长安城

自从去年光复以后,原本逃难蜀中、凤翔的大量士民,终于在中和四年以后,逐渐回到关中。

无论如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是昔日的世界第一都市,如今依旧还是京师,长安还是逐渐开始恢复旧观,只是没有往日那般繁荣了。

许多逃难的大族再次搬了回来,尤其是朝廷许是为了安稳人心,同时也算弥补之前动乱间留下的空缺。

于中和三年、四年,先后连续举办了两次科举,取进士四十五人,让长安城比起去年刚收复的一片死寂,热闹了不少。

被焚烧坍塌的房屋,被修缮拆毁,许多大族旁支旁系,继承了遗留的府邸房产,天子和中枢的回归,带来了大量官吏家属,以及其经济需求,又养活了不少手工业者。

还有数万禁军,同样有家眷,亲族,整个长安,在短短一年间,人口又勉强恢复到二三十万的水准。

三辅之地毕竟还是天府之国,即使遭了三年拉锯的兵灾,或者说由于李业这只小蝴蝶的存在,所受的破坏没有历史上那么严重。

长安君臣回到关中后,竟是逐渐又回到了往日岁月间

而此时,地方军阀还忙于在黄巢遗留的地盘和利益间分赃,无暇冲突,也懒得和朝廷对着干,似乎天下无事,又恢复到了以往年岁。

直到中和三年十二月开始,长安西北面,开远门外,一骑骑快马络绎不绝。

带回了一条条惊人消息

“捷报!天水郡王率兵光复会州!”

“捷报!天水郡王大破蕃贼于兰州,兰州光复!”

“天水郡王大破吐蕃联军数万,斩首渝万,斩获酋王之子!”

“捷报!洮州、河州光复!”

“渭州、秦州光复”

“廓州光复”

“鄯州光复”

“天水郡王与检校尚书张节度,会师焉支山,凉州光复!”

快马递来的捷报,每隔三五日,便要递来一封。

虽说军事情报往往都要保密传播,但惟有一种情况是例外,那就是捷报。

汉代起,就有“露布报捷”的传统,也就是报捷文书不密封,而是直接用一匹长幅白布,大书文字,令行人可见,然后用木杆高高挑起,自城门而入,所到之处,呼喊报捷。

算是一种提振军心士气的方法

而唐代的露布报捷,向来是直接从朱雀大街外,一路奔驰,穿过大半个长安城,然后抵达宫门,中书门下衙署前。

况且李业既然是要得名,自然是没有藏着掖着的道理,每次报捷,都命数十名大嗓门的骑士沿街呼喊,让朱雀大街两侧,数万民众可见可闻。

故而,这几月间,长安士民,每隔几日,便能听到报捷之声。

关中、长安百姓,向来对于西北都不陌生,一方面隔得近,而且唐代本就是丝绸之路繁荣之时,以前盛唐乃至中唐,长安城中都不鲜见西北商人。

另一方面,西北是边防重镇,往日关中征发兵役,十之三四,都是要往西北去的。

正是因为了解,所以大家都知道,从宣宗以后,数十年间,自凤翔以西数千里,只有不知道隔多远的一个归义军勉强支撑,其余早非朝廷之地。

而每逢秋冬,西北的吐蕃、党项、回鹘部落,也会趁机抄掠凤翔、泾原、夏绥、朔方诸镇,有时兵锋鼎盛,甚至能威胁关中。

况且,吐蕃人又不是没打进过长安

对于吐蕃的强大和威胁,长安士民可谓是耳熟能详,祖辈相传

而这短短数月间,捷报频传,昔日不可一世的吐蕃强敌,西北虎狼,一下子就成了天兵之下的齑粉,被唐军横扫千里。

昔日凉州沦陷,河陇落入胡尘,白居易曾作诗道

“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天宝之后,本来自信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士民,已然发现,现在的长安,却居然要在不过数百里外的强敌威胁下,战战兢兢。

可现在,一切似乎又变回来了

仿佛大唐又回到了贞观、开元初年,那个隔三差五便要“献俘太庙”的时代,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灵魂,似乎又回到了大唐军队的身上,并携带着无限荣耀,让所有唐民为之欢呼喝彩!

只是,伴随着这一回光返照般巨大荣耀,而传播天下间,一个名字,被反复不断的提及。

天水郡王,李业

李业此前当然不是籍籍无名之辈,至少在天下诸侯中,还是属于站在第一梯队那种。

但这次不同,如此巨大的声誉,不仅仅只存在于王侯将相的战略权谋之间,下至庶民百姓,俱皆耳闻。

效节军和李业,昔日在关中驻军时的种种事迹被挖掘出来,并且广泛传播,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总是无限的,许多人把效节军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