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453章 诗隐孟浩然 (第3/5页)

值唐玄宗执政前中期政治可以说是一片清明。”

“同时此时唐朝已经是处于一种以诗赋取仕的时代,例如李白就因为写诗特别出色而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最后在朝中获得了一官半职。”

“按理说凭借孟浩然的诗才应该也能和李白一样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从而实现自己入朝为官的抱负,但没想到孟浩然却与自己的理想抱负擦肩而过。”

“孟浩然曾经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小的时候不仅在县试中一帆风顺,而且经过数十年的学习现在也已经是满腹经纶。”

“还又得到了大名人王维与张九龄两人为他在外宣扬自己的诗与才华,因此这次在长安考试的失利让孟浩然信心受到了大挫。”

“尽管想要直接向唐玄宗上书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又十分的犹豫不决,这样的摇摆不定也让孟浩然剩下的人生十分失意。”

“在这样失意的情况之下,孟浩然写下了《岁暮归南山》表达了自己极其复杂的心绪。”

苏轼:脍炙人口的孟浩然,有才又任性。

作为唐代一流的大诗人,孟浩然的才华自不必说。    有才华的人,有点性格也不稀罕。

不过任性到孟浩然这个份上,就已经不是洒脱能形容的了。

孟浩然有句著名的诗,叫作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表面看是谦虚,其实是发牢骚。

意思是我没什么本事,自然不招皇帝待见。

身体又不好,总生病,给别人添麻烦,朋友们也躲着我。

这种酸溜溜的话,私下里发发牢骚也就罢了。

要命的是,他把这首诗当面念给了皇帝听!

一次孟浩然去好朋友王维家里玩耍,这时唐玄宗突然来了。

不知为何,孟浩然吓得不敢拜见,一股脑儿躲进了王维的床底。

谁料唐玄宗察觉不对,就问王维,王维只得如实相告。

孟浩然只好灰头土脸地从床底下钻出来,委实尴尬。

但更尴尬的是,当唐玄宗命他做诗时,孟浩然居然念起了《岁暮归南山》。

里头有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正是这句话触怒了唐玄宗。

不论这次偶遇玄宗的经历真实与否,孟浩然终身布衣是显见的事实。

他的诗中,也常有隐逸不仕的意趣。

这在读书人争相求仕的时代,可以算是个性鲜明了。

其实,孟浩然得到过不止一次面见玄宗皇帝的机会。

时任采访使韩朝宗很欣赏孟浩然,想向玄宗推荐他。

这位韩朝宗以爱才著称,乐于提携后进。

士林传言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连李白也曾写过《与韩荆州书》,想要与他结交。

能得到他的青眼,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机遇。

面对韩朝宗伸出的橄榄枝,孟浩然起初也欣然接受,和他一起到了长安,准备面圣。

结果到了约定的那一天,恰巧有朋友来访,孟浩然和朋友相谈甚欢,喝得酩酊大醉。

有人提醒他与韩公有约,酒兴正酣的孟浩然毫不在意。

如此不管不顾,得罪了韩朝宗,引荐一事自然泡了汤。

如果说偶遇明皇的故事是民间附会,那么饮酒爽约放弃觐见,这就真的很任性了。

断送了前程,还不是最严重的。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孟浩然得了背疮,卧病襄阳。

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朋友王昌龄正好来到襄阳。

久病将愈,又逢故友来访,孟浩然大为欣喜,和王昌龄纵情宴饮。

谁知乐极生悲,还是个病人的孟浩然,食鱼饮酒。

触发了即将痊愈的背疮,陡然间病势转重,很快竟去世了。

按照常理,得了痈疽一类的疾病,人们总会忌口。

时鲜野味,如鱼羊之属,以及酒类,都在绝对禁止之列。

孟浩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但有爽约韩朝宗一事在前,就不难想象他豪兴正酣,余事不问的样子了。

只是这一次的任性,让诗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首诗也成为了一首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失意诗,为何说孟浩然与自己的理想抱负擦肩而过呢?”

“这是因为孟浩然这首著名的失意诗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就出在孟浩然把这首诗念给了唐玄宗。”

“有一次孟浩然受到王维的邀请前去翰林院参观,同时进行一些文学上的谈论。”

“没想到就在两人相谈甚欢之际,唐玄宗突然驾到这让两人十分恐慌。”

“这是因为在古代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平民如果没有被皇帝召见的话是不能直接面见皇帝的。”

“因此孟浩然只能先行躲到翰林院王维房中的床底下,以此来躲避见到唐玄宗。”

“唐玄宗与王维久谈甚欢

最近更新小说